encounter

encounter

探索素質教育新路徑

  上海高考改革:探索素質教育新路徑
  圖為上海市西部中學學生在創新實驗室進行實驗。顧先生拍攝的照片
  “小學暑期學校”是市政府為緩解上海小學生暑期護理問題而實施的一項實踐項目。每年都有大量的社會福利力量被要求參與。梅藝秋是五年前參加該項目的1萬多名高中志願者之一。在“愛情夏令營”中,我需要參與主題和備課,梅一秋說。這段經曆使我在了解責任、薪酬的同時,也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。
  從醫院咨詢和接待到博物館講師,從親切的暑期學校教師到社區志願者,從活動顧問到市場調查人員…在上海的公共場所,高中生的社會實踐經常閃現。據上海教委提供數據顯示,自2014年高考綜合改革啟動以來,上海已推出各類學生社會實踐基地(項目)近2000個,提供崗位65萬餘個,充分滿足了上海約16萬高中生的社會實踐需求。
  大學提供多種心理學課程,涵蓋臨床心理學、教育心理學、溝通心理學及健康心理學等。適合有意從事或修讀心理學專業的人士報讀,畢業生可從事教育、社會服務、公營及私營機構,亦可專業進修,為邁向成為專業心理學家或投身心理學相關職業踏出第一步。
  志願服務,既要引導學生懂得“付出”,更要讓他們體會“得到”,感悟在生命成長中的價值——在華東師大二附中校長李志聰看來,強化學生社會生活關鍵能力的培養,形成健康人格,是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基礎。上海高考制度的改革,使教育從校園的小教室擴展到社會的大教室。它的意義遠遠超越了高考本身,對人才的培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  從“刷題”轉向創新
  今年暑假,曹楊中學新高三學生袁哲十分忙碌。8月底,他赴長沙參加國家發明專利競賽。這是一項基於研究的研究,也是太陽能植物營養自動調節器的最後一塊。
  "在生物課的第一年,當我看到無土栽培需要人工添加營養液時,我想設計一個自動添加裝置,以節省人工添加的麻煩,提高添加的准確性。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,袁說,他和他的兩個同學組成了一個工作組,一個負責傳感器編碼,一個負責形狀設計和構造,還負責撰寫專著、數據記錄等。
  在兩年的課題研究中,3名同學用到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信息等多個學科知識。“回到教室,我對學習各種科目有著濃厚的興趣。”袁哲說。
  在新高考政策的推動下,袁某等許多小研究者都有機會突破“實證點”的清單,參與興趣話題的研究。研究性學習成果將以論文的形式記錄在綜合質量評估報告中。
  截至2018年8月1日,2019屆高三學生已完成研究性學習報告2.5萬餘份。科技創新,步行,環保監測,農村調查,數據分析。這些多樣的研究性學習形式和豐富的內容,為上海高中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、學生的優勢與社會需求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。
  上海第一所特色中學曹洋中學校長楊林總結道:“高中教育的重點是將學科知識與社會現實相結合,實事求是,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”””
  這是林國榮博士真實的人生際遇,然而他所受的挑戰與挫折不止如此,幾乎所有年輕人會犯的過失,他都無一倖免,只因為師父的引導,學會了如何轉移注意力與改變想法,培養出將危機變轉機的能力。


相關文章:
新時代高校育人新使命
莫讓大學變成安逸窩
教育強國 強在貢獻
開卷有益,益在何處
理性看待大學排行榜